时间: 2025-05-02 04:1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5:29
“漫天漫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遍布天空和地面”,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广泛、无处不在。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情况或事物的范围极大,覆盖了所有可见的空间。
“漫天漫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简单明了,由“漫天”和“漫地”两个词组组成,强调了空间的广泛性。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漫天漫地”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或战争的惨烈,反映了人们对***灾难的深刻印象和恐惧心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敬畏,联想可能包括自然的力量、战争的残酷或是信息爆炸的混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漫天漫地”来形容一次大雪后的景象,那种白茫茫一片,覆盖了所有视野的感觉,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漫天漫地的星光,照亮了夜行的旅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无垠的雪地或沙漠;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宏大的交响乐或是风声呼啸的音效。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over the sky and earth”或“everywhere”,但缺乏“漫天漫地”这种成语的韵律和形象感。
“漫天漫地”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广泛和宏大的场景。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可早漫地漫天,更扑头扑面,雪拥就浪千堆。
南宋末造,蒙古兵势,~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