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4:31
词汇“三材”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三材”的分析:
“三材”字面意思指的是三种材料或资源。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具体的物质材料,也可以泛指三种类型的资源或要素。
“三材”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三”和“材”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建筑或工艺所需的材料。
在**传统文化中,数字“三”常常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完整或和谐。因此,“三材”可能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赋予特殊的意义。
对于我个人而言,“三材”可能联想到古代建筑的稳固与美观,以及对材料选择的精细考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关于可持续建筑的研讨会上听到“三材”这个词,它指的是环保、耐用和经济的三种建筑材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材”:
古塔立千年,三材铸永恒。
木石砖相依,风雨不动摇。
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使用木材、石材和砖材构建,这些材料的质感、颜色和声音可能会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材”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描述三种特定的材料或资源来实现。
“三材”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和文化背景下,它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