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5:28
漫天掩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覆盖整个天空和地面”,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非常广泛、普遍,无处不在。基本含义是指某种情况或现象极其普遍,以至于覆盖了所有可见的空间。
漫天掩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自然现象,也用于形容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强调其破坏性和广泛性。在社会背景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如谣言的传播。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常与灾难和破坏联系在一起。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黑暗、混乱和无助。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关于沙尘暴或战争的描述,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其广泛和严重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漫天掩地的雪花,覆盖了古老的城墙,寂静中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沙尘暴覆盖的荒凉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这种广泛和猛烈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lanket the sky and earth",但这个表达不如中文成语那样常用和形象。
漫天掩地 这个成语在描述广泛和普遍的现象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强调其负面影响时。在学*语言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