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4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44:35
漫天遍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遍布天空和地面”,形容事物数量极多,无处不在。基本含义是形容某种现象或事物广泛分布,覆盖了整个空间。
“漫天遍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漫天”和“遍地”两个词组合而成,描述的是一种空间上的广泛分布。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水浒传》中就有“漫天遍地的雪花”这样的描述。
在**文化中,“漫天遍地”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或战争的破坏力,如“漫天遍地的蝗虫”或“漫天遍地的战火”。这种用法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战争的敬畏。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敬畏,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无法逃避的现象。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壮观的自然景象或灾难性的社会**。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一次大雪或沙尘暴时使用“漫天遍地”,来形容那种无处可逃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漫天遍地的星辰,照亮了夜的寂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雪花覆盖的森林,或是被沙尘暴笼罩的城市。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或雨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over the place”或“everywhere”,但这些表达没有“漫天遍地”那种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漫天遍地”这个词汇在描述广泛分布的现象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数量的多,还传达了空间的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春天来了,~都是杜鹃花。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遍】
(形声。本义:走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徧,徧也。 、 《虞书》-徧于群神。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 《陈州粜米》-遍衙门告不成。
泛指普遍。
【引证】
《诗·邶风·北门》-室人交徧摧我。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组词】
满山遍野;遍窥、 遍体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