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6:54
漫天盖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覆盖整个天空和地面”,形容事物数量极多,范围极广,无处不在。基本含义是指某种现象或事物非常普遍,遍布各处,无法回避。
漫天盖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构成的“漫天”和“盖地”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文化中,漫天盖地** 常用来形容自然灾害或战争的严重性,强调其不可抗拒和广泛影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信息或广告的过度传播。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震撼和压迫感,因为它描绘的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广泛影响。联想上,可能会想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或战争的残酷。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次***的沙尘暴,那次沙尘暴确实让人感到无处可逃,整个城市都被黄沙覆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沙漫天盖地来, 遮天蔽日不见光。 行人匆匆皆掩面, 唯恐尘埃入眼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风沙或雪花覆盖的景象,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覆盖感和压迫感。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沙粒摩擦声或雪落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ll over the place" 或 "everywhere",但这些表达没有漫天盖地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漫天盖地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广泛和无处不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半山里树顶上,胡先看见岳统制败回,后边~的番兵赶来。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