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15
词汇“漫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漫士”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拆解,“漫”可以指漫无边际、随意、不拘束,而“士”通常指有学识或有品德的人。结合起来,“漫士”可能指的是一个行为随意、不拘小节的人,或者是一个在学术或艺术上有自由思想的人。
由于“漫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一个不受传统束缚、思想自由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几乎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这个词也没有特定的应用。
由于“漫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自由派”、“不羁者”、“异端”等,这些词都带有一定的自由和不拘束的意味。反义词可能包括“保守派”、“传统主义者”、“正统”等,这些词强调的是遵守传统和规范。
由于“漫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漫”和“士”两个字组合而成,但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不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漫士”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不拘泥于传统、有创新思维的人。在**传统文化中,“士”通常指有学识的人,而“漫”则可能与自由思想相关联。
“漫士”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自由、不羁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追求创新的人。
由于“漫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很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漫士”作为一个角色,形容一个不受传统束缚、有独特见解的人物。
由于“漫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想象。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漫士”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漫士”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和用法非常有限。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更多地依赖于字面意义和有限的语境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的重要性不大,但它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展示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漫】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同本义。
【引证】
《三国志·吴主传》-诸山崩,鸿水溢。 、 《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组词】
漫溢、 漫口、 水漫金山;漫溃、 漫泄、 漫流、 漫然、 漫滋、 漫衍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