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1:09
复写纸:复写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通常由两层或多层组成,其中一层涂有色素或染料。当在顶层书写或打印时,压力会使色素转移到下面的纸张上,从而实现同时复制多份文件的功能。
复写纸的英文是 "carbon paper",源自19世纪中叶,当时碳素被用作色素。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写纸逐渐被复印机和打印机所取代。
在20世纪,复写纸是办公室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效率和便捷。随着电子文档的普及,复写纸的使用逐渐减少,成为怀旧的象征。
复写纸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时光,那种手工复制文件的触感和声音,带有一种怀旧和温馨的情感。
在学生时代,我曾经使用复写纸来复制作业,以便节省时间。
在诗歌中,复写纸可以被用来比喻记忆的复制:
如同复写纸的痕迹,
记忆在心中悄然复制,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时光的印记。
想象一张复写纸被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当笔尖在上面划过时,那种轻微的沙沙声,以及透过光线看到的蓝色痕迹,都是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复写纸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使用方式基本相似。例如,在法语中,复写纸被称为 "papier carbone"。
复写纸作为一种过时的技术,虽然在现代办公中已不多见,但它代表了人类在文档复制技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了解复写纸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技术进步的反思。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复写纸作为一个词汇,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时代的记忆和情感。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写】
3.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