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0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04:59
复出:指曾经退出某个领域或活动后,再次回到该领域或重新开始参与该活动。这个词汇通常用于娱乐、体育、政治等领域,描述某人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复出”一词由“出”和“复”两个字组成。“出”表示出现或离开,“复”表示再次或重复。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其现代用法更多与20世纪中叶以来的娱乐和体育行业的发展相关。
在娱乐和体育行业,“复出”往往伴随着媒体的大量报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它不仅是一个个人选择,也反映了社会对于成功、坚持和重生的价值观。
“复出”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期待和兴奋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挑战、勇气和新的开始。
在个人生活中,“复出”可能与个人职业发展或兴趣爱好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在休息一段时间后,重新开始写作或绘画。
在诗歌中,“复出”可以用来比喻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复苏:
春风拂过枯枝, 万物复苏, 生命的复出, 在每个清晨的曙光中。
在英语中,“复出”可以对应为“comeback”,这个词在西方文化中同样用于描述个人在某个领域的重新出现。
“复出”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动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上的回归,也象征着精神和情感上的重生。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