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55
复制: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如复印、拷贝、克隆等)制作出与原物完全相同或极其相似的副本。在计算机科学中,复制通常指将数据从一个位置拷贝到另一个位置。
复制一词源于拉丁语“replicare”,意为“重复”或“再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制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数字和生物领域。
在现代社会,复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版权法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复制也与克隆技术、基因编辑等前沿科技紧密相关。
复制一词可能引发关于原创性与模仿的讨论,有时带有负面情感,如抄袭或盗版的联想。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复制也代表效率和便利。
在工作中,我经常使用复印机复制文件,确保每个团队成员都有最新的资料。
诗歌: 复制一片云, 在画布上轻轻涂抹, 天空的蓝, 在笔尖流转。
视觉:复制可能让人联想到复印机的工作声,或是数字文件的复制进度条。 听觉:复制文件时的“嗡嗡”声,或是数字文件复制完成时的提示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copy”和西班牙语的“copiar”,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含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复制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涵盖了从物理到数字、从生物到文化的广泛领域。了解其不同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