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8:04
“复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通常用于描述物体、环境、健康状况或数据等的恢复过程。
在不同语境下,“复原”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复原”一词源于汉语,由“复”和“原”两个字组成,“复”意味着再次或重新,“原”意味着原来的状态或位置。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复其旧职”的用法。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复原”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在灾后重建中,“复原”不仅指物质上的恢复,也象征着社会秩序和心理状态的重建。
“复原”这个词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希望、努力和成功。它影响着人们对困难和挑战的态度,鼓励人们面对逆境时不放弃。
在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社区在自然灾害后的复原过程。居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最终使社区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在诗歌中,可以将“复原”融入到描述自然景观的恢复中:
春风拂过,枯枝复原, 绿意盎然,生机再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城市在灾后重建的画面,人们忙碌的身影,建筑逐渐恢复原貌。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建筑工地的声音,象征着复原的过程。
在英语中,“复原”可以对应为“restore”或“recover”,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的使用情况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复原”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描述了物理状态的恢复,也象征着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重建。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1.
【复】
(形声。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fú)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义符“彳”(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为“复”。本义:返回,回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復,往来也。 、 《易·复》-反复其道。 、 《诗·豳风·九罭》-公归不复。 、 《仪礼·大射仪》-扬触捆復。 、 《易·泰》-无往不復。 、 《书·舜典》-卒乃復。 、 南朝梁《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 《公羊传·襄公三十年》-死者不可復生。 、 《书·大传》-旦復旦兮。 、 《论语》-言不可復也。
【组词】
复还
2.
【原】
(会意。小篆字形。象泉水从山崖里涌出来。从厂(hǎn),象山崖石穴形。从泉。本义:水源,源泉)。
“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头的地方。
【引证】
《说文》。俗字作“源”。-原,水泉本也。 、 《孟子》-原泉混混。 、 《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 、 《汉书·食货志》-犹塞川原为潢洿也。 、 唐·韩愈《原毁》-有本有原。
【组词】
原泉、 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