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2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26:28
“三纸无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写了三张纸,却没有提到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冗长而不得要领,废话连篇,没有抓住重点。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文不对题、内容空洞的文章。在口语交流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指出某人说话啰嗦,没有重点。在专业领域,如写作指导或编辑工作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简洁和重点突出的重要性。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简洁和效率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冗长而无实质内容的文章或言论。
在**文化中,简洁和直接的表达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对语言效率的追求,强调在交流中应该直接、有效地传达信息,避免不必要的废话。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冗长、无效率的感觉,可能会让人感到厌烦或不耐烦。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洁和重点突出,避免浪费他人的时间和精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遇到一些冗长的会议或讲座,内容虽然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却很少。这时,我就会想到“三纸无驴”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注意信息的筛选和提炼。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笔下千言,纸上空谈,
三纸无驴,徒增笑谈。
想象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但听众却一脸茫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种场景可以与“三纸无驴”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冗长和无效率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ch ado about nothing”(无事生非),用来形容做了很多事情,但实际上没有实质内容或成果。
“三纸无驴”这个成语强调了简洁和效率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在学*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提炼信息,抓住重点,避免冗长和无效率的表达。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批评工具,也是一个提醒我们提高表达效率的宝贵教训。
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点,他忙说不急还没写到“驴”字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驴】
(形声。从马,盧声。本义:驴子。家畜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按,‘驴、骡、駃騠’太史公皆谓为匈奴奇畜,本中国所不用,故字皆不见经传,盖秦人造之耳。”-驴,似马,长耳。 、 贾谊《吊屈原文》-腾驾罢牛,骖蹇驴兮。 、 《史记·日者列传》-骐骥不能与罢驴为驷。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