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8:59
“七政”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即古代天文学中的七大天体。这些天体在古代被认为是主宰天地万物的主要力量,因此“七政”也常用来比喻治理国家的七种重要事务或政策。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七政”常用于描述天文学现象或政治治理。例如,在《史记·天官书》中,司马迁详细记载了七政的运行规律及其对人间事务的影响。在现代语境中,“七政”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古代天文学或政治哲学时,仍可能被提及。
“七政”一词源于古代**的天文学和占星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从具体的天体扩展到抽象的政治治理领域。在古代文献中,如《尚书》、《史记》等,都有关于七政的记载和讨论。
在**古代,七政不仅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政治哲学的一部分。古人认为天体的运行与国家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因此七政的研究和观测被视为重要的国家事务。
提到“七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秘和庄严,以及对宇宙秩序的敬畏。这个词也让人感受到古代学者对天文学的深厚兴趣和不懈探索。
在现代生活中,“七政”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化和历史时,了解七政的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七政辉映古今天,星辰指引人间路。”
想象一幅古代天文学家观测星空的画面,或是古代宫廷中讨论七政的场景,这些都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如古希腊和古印度,也有类似的天体崇拜和占星术,但具体的天体和名称可能有所不同。
“七政”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天文学和政治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时,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加我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