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4:06
拙口钝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笨拙的口才和迟钝的言辞”。这个词汇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流利,表达能力差,常常词不达意,缺乏说服力。
在文学作品中,拙口钝辞 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不善言辞,或者在特定情境下表达困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或辩论中表现不佳。在专业领域,如演讲或销售,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沟通技巧不足。
同义词:笨嘴拙舌、口齿不清、言不达意 反义词: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拙口钝辞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口才和表达能力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口才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因此,拙口钝辞** 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具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可能影响个人在职场和社交场合的形象。
拙口钝辞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尴尬、不自信和社交障碍。它可能引发同情或轻视的情感反应,影响人们对说话者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公开演讲时显得拙口钝辞,这让我意识到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拙口钝辞难诉情, 心有千言口难明。 笔下生花终是梦, 世间何人解我心?
拙口钝辞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公众面前结巴或沉默的画面,以及紧张或不安的语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inarticulate" 或 "tongue-tied",它们也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流利或表达困难。
拙口钝辞 这个词汇提醒我,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通过学*和实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避免在社交场合显得笨拙。
我等愚卤,拙口钝腮,不会说话。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钝】
(形声。从金,屯声。本义:不锋利)。
同本义。
【引证】
《文选·檄吴将校部曲》-兵不钝锋。 、 诸葛亮《出师表》-庶竭驽钝。
【组词】
钝刀
4.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