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50
词汇“拙句”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表达对自己所写句子的谦逊评价。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拙句”进行深入分析:
“拙句”字面意思是指自己写的句子,含有自谦的意味,表示自己写的句子不够好,不够精炼或不够优美。
“拙”字古汉语中就有笨拙、不灵巧的意思,而“句”则是指句子。组合成“拙句”后,主要用于表达对自己作品的谦逊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拙句”这样的词汇体现了人谦逊的文化特点,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中。
使用“拙句”时,往往会给人一种谦逊、低调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作者的谨慎和对自己作品的不自信,但同时也可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同情心。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拙句”来谦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提出初步研究成果时,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建议。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笔下拙句生,星光点点照,心语寄苍穹。”
想象一个文人墨客在昏黄的灯光下,轻轻地摇着笔,写下“拙句”,这个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典文学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y humble words”或“my clumsy sentences”,但这些表达不如“拙句”那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定的文学意味。
“拙句”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文化中谦虚美德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拙句”可以增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从丩(jiū),象绳丝缠结之状)。“丩”亦兼表字音。①(gōu)本义:弯曲。②句子。
语句;诗句。
【引证】
《诗·关雎》疏。按,取稽留可钩之意,曲画以识之者也。说文瞿下曰:读如章句之句,则后汉时已转其音如今言屦。-句者,局也。联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周伯琦曰:“语绝为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驴上得句。 、 、 宋·王安石《伤仲永》-书诗四句。 、 宋·沈括《梦溪笔谈》-蒙蒙之句。
【组词】
句式、 句语、 句投、 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