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7:27
“儒典”一词通常指的是儒家经典文献,这些文献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教义和哲学思想的载体。儒家经典主要包括《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后来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典籍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视为道德、政治和教育的基石。
在文学语境中,“儒典”常被用来指代那些富含儒家思想和哲学的文学作品,如古文、诗词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提及儒家思想或经典时,人们可能会间接提到“儒典”。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研究中,“儒典”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学者们会深入探讨这些经典的内容、影响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同义词:儒家经典、儒学典籍 反义词:这个词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概念,可以使用“非儒学”或“异端学说”。
“儒典”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儒家学说开始形成并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献被整理、注释并传承下来,成为后世学和研究的对象。
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儒典”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材料,也是国家治理、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要参考。儒家思想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对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及“儒典”,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沉淀。这些经典文献不仅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智慧的源泉,给人以启迪和指导。
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我曾多次阅读《论语》和《孟子》,这些儒典中的思想对我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儒典”:
古卷儒典启心智,
仁义礼智信为基。
千年智慧传今世,
修身齐家治国齐。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烛光下研读着一本古旧的儒典,四周是书架上排列整齐的古籍。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深邃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经典文献如《圣经》在**教文化中的地位与“儒典”在儒家文化中的地位相似,都是各自文化中道德和哲学的基石。
“儒典”不仅是儒家思想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儒典”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对于理解社会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个人层面,这些经典文献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提升个人修养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