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8:59
词汇“拙恶”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拙”和“恶”。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拙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拙恶”字面意思是指拙劣且恶劣,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作品的质量极差,不仅技术或艺术水平低下,而且内容或意图也令人不快或反感。
“拙”字古汉语中指笨拙、不灵巧,“恶”字则指不好、恶劣。两个字组合起来,强调了不仅技术上的不足,还有道德或审美上的负面评价。
在**传统文化中,对艺术和工艺的追求往往强调“精益求精”,因此“拙恶”这样的词汇常带有批评和否定的意味。
使用“拙恶”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有一种失望和厌恶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预期的标准没有达到,甚至远远低于预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件作品或行为确实拙劣且恶劣,使用“拙恶”这个词可以准确表达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拙恶”来形成对比,如“世间万物皆有美,唯此拙恶难自欺。”
想象一幅画作色彩混乱,构图无序,可以称之为“拙恶之作”;或者一首歌曲旋律杂乱,歌词无意义,也可以用“拙恶”来形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rude and vile”或“inferior and offensive”,但这些表达不如“拙恶”简洁且富有文化特色。
“拙恶”这个词在表达对低质量事物的批评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指出了技术或艺术上的不足,还强调了内容或意图的负面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