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03
“拙于用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不擅长使用或处理大的、重要的东西。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在处理大事或重要事务时显得笨拙或不擅长。
“拙于用大”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大”与“小”、“重”与“轻”的对比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还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比喻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处理大事往往需要稳重和智慧。因此,“拙于用大”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期待。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评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能力时。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某人在重要事务上的不足。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失误的领导者或管理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过一位同事在处理一个重要项目时显得拙于用大,最终导致项目延期。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将“拙于用大”融入到描述一个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无奈和无力感:
岁月如梭,人生如梦,
拙于用大,心有余而力不足。
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
愿得一帆风顺,不负韶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巨大的机器前,显得渺小而无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缓慢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无力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one's depth”或“over one's head”,都表达了在面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时的无能为力。
通过对“拙于用大”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和含义。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3.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4.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