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6:03
词汇“尸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这个词可能来源于**术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分析:
“尸罗”在中通常指的是“戒律”或“道德规范”,是徒修行的一部分,用以约束行为,保持心灵的纯净。
在语境中,“尸罗”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徒应当遵守的戒律。在其他语境中,这个词可能不会出现,或者被更常见的词汇如“戒律”、“规范”所替代。
“尸罗”一词来源于梵文“śīla”,意为“道德品质”或“行为准则”。随着传入,这个词被引入并保留在**文献中。
在文化中,“尸罗”是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对于道德和行为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不太为人所知,除非是在特定的**社区或学术讨论中。
对于徒来说,“尸罗”可能带来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情感,因为它关联到修行和道德的提升。对于非徒,这个词可能显得陌生和抽象。
由于“尸罗”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
在创作中,可以将“尸罗”融入到与**修行或道德探讨相关的诗歌或故事中,以此来探讨道德规范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由于“尸罗”与戒律相关,可以联想到寺庙的宁静景象,或是僧侣诵经的声音,这些都能带来一种平和与庄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使用“morality”或“ethics”来对应“尸罗”的概念,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中的“尸罗”,因为它们缺乏戒律的特定含义。
“尸罗”作为一个术语,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于道德和行为的重视。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修行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尸罗”,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