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35:56
词汇“尸皮”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在使用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困难。以下是对该词汇的分析:
“尸皮”字面意思是指尸体的外皮,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方言中出现,但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见。
由于“尸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描述死亡、恐怖或超自然现象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营造一种阴森或恐怖的氛围。
由于“尸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可能是这样的:
同义词:尸体、死皮 反义词:活皮、新生皮肤
“尸皮”这个词由“尸”和“皮”两个字组成,其中“尸”指的是尸体,“皮”指的是皮肤。这个词可能在某些方言或古代文献中出现过,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
在**文化中,死亡和尸体通常是忌讳的话题,因此“尸皮”这样的词汇在日常交流中很少出现。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出现,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氛围。
“尸皮”这个词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死亡、腐烂等不愉快的场景。在文学创作中,它可能被用来营造一种恐怖或悬疑的氛围。
由于“尸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出现。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尸皮”用作一种象征或隐喻,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主题。例如:
“尸皮”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阴森、恐怖的画面,如腐烂的尸体、阴暗的墓地等。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低沉、阴森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尸体的外皮,但其使用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用“corpse skin”或“dead ski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尸皮”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出现,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