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9:39
“典则俊雅”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典则”和“俊雅”两个词组成。其中,“典则”指的是规范、准则,而“俊雅”则形容人或事物美好、高雅。因此,“典则俊雅”整体上形容人或事物既符合规范,又具有高雅的气质。
在文学作品中,“典则俊雅”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外貌或气质,如古代文人对理想中的君子形象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艺的场合中,仍可用来赞美某人的风度和气质。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中,可以用来评价作品的风格和品味。
“典则俊雅”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典则”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尚书》等经典文献中就有使用。而“俊雅”则是对美好和高雅的形容,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用以形容人的气质和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典则俊雅”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君子风范的追求,即在行为上遵循规范,在气质上追求高雅。这种追求在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尤为突出,是他们自我修养和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词组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优雅、高贵和有教养的形象。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影响人们在社交和表达中的行为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位有教养的朋友或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使用“典则俊雅”这个词组,以表达对其高雅气质和品味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柳絮轻扬,
他步履典则俊雅,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想象一位穿着古典服饰的文人,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漫步,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典则俊雅”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fined and elegant”,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高雅和有教养的含义。
“典则俊雅”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人或事物的美好形容,也是对传统文化中理想人格的一种体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
1.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
3.
【俊】
(形声。从人,雋(jùn)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俊,材千人也。 、 《春秋繁露·爵国》-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 、 《鹖冠子·能天》-德万人者谓之俊。 、 《礼记·王制》-俊士。 、 《礼记·月令》-赞杰俊。
【组词】
俊选、 俊良、 俊物、 俊群
4.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