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6: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6:37:36
词汇“扰烦”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扰”和“烦”。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扰烦”字面意思是指打扰或使烦恼。其中,“扰”意味着干扰或打乱,而“烦”则表示烦恼或不快。结合起来,“扰烦”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给人带来的不便或不愉快的感觉。
“扰”和“烦”都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意义逐渐固定,并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扰烦”常常与礼貌和尊重他人有关。例如,在拜访他人时,人们会尽量避免扰烦主人。
“扰烦”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愉快或压力。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使人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谨慎。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扰烦他人,尤其是在他人忙碌或需要独处的时候。
在诗歌中,“扰烦”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内心的不安或外界的干扰,如:
夜深人静时,
扰烦的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无法入眠。
“扰烦”可能让人联想到嘈杂的声音或混乱的场景,如繁忙的街道或吵闹的聚会。
在英语中,“扰烦”可以对应为“bother”或“disturb”,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扰烦”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用于描述打扰或烦恼的状态。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际关系中的细微差别。
1.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
2.
【烦】
(会意。从页(xié),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烦躁,烦闷。
【引证】
《说文》-烦,热头痛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注:“谓烦躁。”-烦则喘喝。 、 《淮南子·精神》。按,旱热也。-烦气为虫。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 唐·杜甫《兵车行》-新鬼烦冤旧鬼哭。(烦,愁苦。) 、 《左传·昭公元年》-至于烦乃止也已,无以生疾。
【组词】
心烦、 烦积、 烦困、 烦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