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5:45
日削月削(日削月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每天都在削减,每月都在减少。基本含义是指逐渐减少或消耗,通常用来形容财富、资源或精力的不断减少。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一个家族或国家的衰落,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家的衰败。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个人财务状况的恶化或精力的逐渐消耗。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它可能用来描述资源的枯竭或经济的衰退。
同义词:逐渐减少、日渐衰败、日益枯竭 反义词:日益增长、日渐繁荣、日益充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的必要性。它反映了人对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衰败和损失。它提醒人们要警惕不合理的消耗和浪费。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反思自己的消费*惯和时间管理,提醒自己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日削月削,时光如梭,青春不再,唯有记忆长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逐渐枯萎的花园或一座逐渐破败的古建筑。音乐上,可以联想到缓慢而悲伤的旋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衰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bb away”或“dwindl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相似的逐渐减少的概念。
日削月削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表达逐渐减少的概念的工具。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提醒人们注意资源管理和时间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民~,未知救弊之术。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3.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