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0:05
“应天”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应天”一词源自古代**的天命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顺应天意或天命。在明朝,由于朱元璋的政治宣传,“应天”作为地名的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文化中,天命观念深植人心,“应天”体现了古人对天意的尊重和顺应,这种观念在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有所体现。
“应天”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对天命的敬畏和顺应,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或个人命运时使用“应天”这个词,以表达对历史或命运的深刻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应天而行,顺应自然之律,心随星辰流转,梦随风起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divine will”(神的旨意)或“destiny”(命运)来表达,但“应天”更强调顺应和接受。
“应天”这个词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规律时,应保持敬畏和顺应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应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