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2:16
慈宥(cí yòu)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慈”意味着仁慈、慈爱,而“宥”意味着宽恕、赦免。因此,“慈宥”整体上指的是以仁慈之心宽恕或赦免某人。
“慈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慈”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宥”字则有更早的文献记载。这两个字结合使用,强调了宽恕行为中的仁慈和善意。
在传统文化中,“慈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宽容,也与中的慈悲观念相呼应。在社会关系中,强调以慈宥之心处理人际冲突,有助于维护和谐。
“慈宥”一词给人以温暖和安慰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宽恕的力量和仁慈的影响。在个人层面,它可能激发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鼓励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老师以慈宥之心对待一个犯错的学生,这种宽恕不仅改变了那个学生,也影响了整个班级,营造了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氛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慈宥”:
月光下,慈宥之手轻抚过, 心灵的创伤,渐渐愈合。 宽恕之花,在心中绽放, 仁慈之光,照亮黑暗。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宽恕场景的画作,如一位**以慈爱的眼神看着一个跪在他面前的人。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柔和的钢琴曲,传达宽恕和仁慈的情感。
在英语中,“慈宥”可以对应为“mercy”或“forgiveness”,虽然这些词汇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宽恕和仁慈的概念。
通过对“慈宥”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不仅代表了宽恕的行为,也体现了仁慈和宽容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促进更深层次的人际理解。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宥】
(形声。从宀(mián),有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广厦容人曰宥)。
宽仁;宽待。
【引证】
《说文》-宥,宽也。 、 《国语·周语》-宥,宽也。 、 《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知其冤而宥其失。
【组词】
宥世、 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