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4:37
毁巢:字面意思是指摧毁鸟巢或动物的巢穴。基本含义是指破坏或摧毁某个生物的居住地,通常带有负面或破坏性的意味。
“毁巢”一词源自汉语,由“毁”和“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毁巢而鸟散”的描述,意指破坏鸟巢导致鸟类逃离。
在**传统文化中,鸟巢常被视为和谐与安宁的象征。因此,“毁巢”在文化上可能被视为破坏和谐与自然秩序的行为。
“毁巢”一词可能引起人们对自然破坏和生态失衡的担忧和悲伤。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家可归的动物和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关于环境保护的活动,如参与植树或清理垃圾,以防止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进一步毁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不度玉门关,毁巢一夜鸟声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鸟在破损的巢穴旁哀鸣,音乐上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stroy the nest”,在不同文化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
“毁巢”一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破坏行为,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巢】
(象形。小篆字形,下边是树木,木上是三只鸟和鸟窝。合起来表示鸟栖于树窝上。本义:鸟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巢,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 、 《小尔雅》-鸟之所乳谓之巢。 、 《孔子家语·问礼》-夏则居橧巢。 、 《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