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0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04:42
“东郭履”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东郭的鞋子”,其中“东郭”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或姓氏,“履”即鞋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那些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事物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东郭履”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或空想家。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计划或想法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社会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东郭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后来被广泛用于汉语文学和日常对话中,用来形容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的价值观。因此,“东郭履”这个成语在文化上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的行为或想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惕和批判。它提醒我,在制定计划或追求目标时,应该考虑到现实情况,避免过于理想化。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同事提出的计划充满了“东郭履”,这些计划最终因为不切实际而失败。这让我更加重视实际操作和可行性分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梦想如东郭履,飘渺无依;现实如磐石,坚定不移。”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穿着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艰难地行走。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歌曲,歌词中反复提到“东郭履”,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stle in the air”或“pie in the sky”,都是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梦想或计划。
“东郭履”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平衡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都非常重要。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郭】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引证】
《说文》-郭,外城也。 、 《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 、 《乐府诗集·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闭,因逾郭而入。
【组词】
郭围、 郭术、 郭郛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1. 【东郭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