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9:23
毁弃:指故意破坏或丢弃,通常用于描述对物品、承诺、协议或责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毁灭并抛弃”。
毁弃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毁”和“弃”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破坏和抛弃。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单独使用,后来结合形成复合词,强调了行为的彻底性和故意性。
在**传统文化中,毁弃常与道德失范相关联,如毁弃承诺被视为不诚信的行为。在现代社会,毁弃合同或协议可能会导致法律诉讼。
毁弃一词往往带有负面情感,如失望、愤怒和背叛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信任的破裂和关系的终结。
在个人经历中,毁弃可能涉及到与朋友或商业伙伴的冲突,这种经历可能会加深对诚信和责任重要性的认识。
在诗歌中,毁弃可以用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失落:
“在无言的夜里,我感受着誓言的毁弃, 星辰不再闪烁,如同心中的希望熄灭。”
毁弃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物品、废弃的建筑物或悲伤的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都能增强词汇的情感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bandon”或“break”,但它们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abandon”更侧重于完全放弃,而“break”则更侧重于破坏。
毁弃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还涉及到了人际关系和道德层面的背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概念至关重要。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