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46:18
词汇“东都门”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东都门”字面意思是指古代都城东边的城门。在**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以方位命名的城门,如“东门”、“西门”等,而“东都门”可能是特指某个都城的东门。
在文学作品中,“东都门”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都城的景象,或者作为历史**发生的地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文化遗产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具体的历史遗迹或研究对象。
“东都门”的词源可能直接来源于古代都城的命名*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都城的变迁或历史的遗忘而变得不那么常用。
在古代,都城的城门不仅是城市的入口,也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东都门可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如某个重要的发生地或文化活动的举办地。
对于了解**历史的人来说,“东都门”可能唤起对古代都城繁华景象的想象,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个人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都城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东都门”来增添历史氛围:
东都门外柳依依,
古道行人忆往昔。
繁华落尽春仍在,
岁月悠悠梦里寻。
想象一幅画面:古老的东都门下,行人络绎不绝,马车穿梭,门楼上飘扬着旗帜,远处传来市集的喧嚣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也有类似的以方位命名的城门,但其具体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会有所不同。
“东都门”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表达具有一定的价值。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
3.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