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55
“毁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破坏、损害或伤害某物或某人。它通常用来描述对物体、环境、健康或名誉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或损害。
在文学作品中,“毁害”可能用来描绘战争、灾难或人为破坏的场景,强调其破坏性的后果。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故或不慎造成的损害。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环境科学,它可能特指对环境或财产的故意破坏。
同义词中,“破坏”强调彻底的摧毁,“损害”侧重于造成的不利影响,“伤害”多用于指对人或动物的物理或心理伤害,“毁坏”则介于破坏和损害之间。
“毁害”由“毁”和“害”两个字组成,“毁”字古已有之,意为破坏、毁坏,“害”字则有伤害、损害之意。两个字组合起来,强化了破坏和损害的双重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毁害”常与道德评价相关联,如毁害他人名誉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法律语境中,指代违法行为如破坏公共财产等。
“毁害”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损失、痛苦和破坏。它可能引发人们对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小事故,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花瓶,这时就可以用“毁害”来形容这个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风轻拂,却无意毁害了窗边的花。”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被大火毁害的森林,烟雾弥漫,树木焦黑。这样的场景可能会配上低沉的音乐,增强其悲剧色彩。
在英语中,“毁害”可以对应为“destroy”或“harm”,但“destroy”更侧重于彻底的摧毁,“harm”则更多指伤害。
“毁害”是一个描述破坏和损害的强有力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和生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至关重要。
1.
【毁】
(形声。从“土”,表示与瓦器有关。本义:瓦器缺损)。
毁坏;破坏。
【引证】
《列子·汤问》-毁山一毛。 、 《论语·季氏》-毁于椟中。 、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毁其盆。 、 《说文》。段注:“缺者,器破也,因为凡破之称。”-毁,缺也。 、 《小尔雅·广言》-毁,坏也。 、 《孝经·开宗明义》-不敢毁伤。 、 《易·说卦传》-兑为毁折。 、 《春秋·文公十六年》-毁泉台。 、 《左传·文公十八年》-毁信废忠。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 、 《孙子·谋攻》-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组词】
毁弃、 毁节、 毁车杀马、 毁夷
2.
【害】
何不。 同: 曷
【引证】
《书·大诰》-王害不违卜。 、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 《孟子·梁惠王上》-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 《汉书·翟方进传》-予害敢不于祖宗安人图功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