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3:42
词汇“东郭之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典故,具体含义和用法较为特殊。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该词汇进行分析:
“东郭之迹”字面意思指的是东郭先生的足迹。东郭先生是**古代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中的主人公,故事讲述了他因仁慈而救助了一只狼,最终险些被狼所害。因此,“东郭之迹”常用来比喻那些因过于仁慈而反受其害的行为或事迹。
“东郭之迹”源自《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因过于仁慈而遭受损失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仁慈被视为一种美德,但“东郭之迹”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仁慈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警示和讽刺的意味,让人联想到那些因过于善良而受到伤害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职场中过于信任他人而遭受背叛,这时“东郭之迹”可以作为一个警示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东郭之迹,仁慈的陷阱,在人心的荒原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荒野中行走,留下一串足迹,这些足迹象征着他的仁慈和最终的悲剧。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寓言故事,比如西方的《农夫与蛇》,它们都反映了人性中的某种困境。
“东郭之迹”作为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词汇,提醒我们在仁慈与自我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和社会。
萧功曹颖士、赵员外骅,开元中同居兴敬里肄业,共有一靴。久而见~。赵曰:“可谓疲于道路矣。”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郭】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引证】
《说文》-郭,外城也。 、 《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 、 《乐府诗集·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闭,因逾郭而入。
【组词】
郭围、 郭术、 郭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1. 【mr东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