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8:33
词汇“散弃”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散弃”字面意思是指随意丢弃或散落,不再使用或管理。基本含义是指物品或信息被遗弃,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或保存。
“散弃”由“散”和“弃”两个字组成。“散”原指分散、散开,“弃”指抛弃、放弃。两个字结合,强调了随意丢弃的意味。在古代文献中,“散弃”多用于描述物品的遗弃状态,现代则更广泛地用于各种语境。
在现代社会,“散弃”常与环境保护和资源浪费问题相关联。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减少散弃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散弃”给人带来一种失落和荒凉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废弃的场所、被遗忘的记忆或失去的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城市中散弃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这让我更加意识到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散弃”:
在时光的角落,散弃的记忆
如落叶般飘零,无声无息
曾经的繁华,如今只剩寂静
散弃的梦,在风中轻轻叹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弃的工厂区,散弃的机器和零件散落一地,给人一种荒凉和废弃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哀伤的旋律,增强“散弃”带来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散弃”可以对应为“abandoned”或“discarded”。不同文化对散弃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对“散弃”的深入学习,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物品遗弃状态的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关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散弃”可以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