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19:34
“早八辈子”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时间非常久远,远远超出一般的时间概念。字面意思是指“早在八个辈分之前”,即指很久以前,远到无法具体计算的程度。
在口语中,“早八辈子”常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件事情发生的时间非常久远,或者某人与某事的关系已经非常疏远。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营造一种怀旧或追溯历史的氛围。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口语和文学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早八辈子”这个词汇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基于对“辈子”这一概念的夸张使用。在**传统文化中,“辈子”通常指代一代人,而“八辈子”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用来强调时间的久远。
在**文化中,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因此“辈子”这个词经常与家族传承和历史联系在一起。使用“早八辈子”这个词汇,可以体现出对家族历史或传统的一种尊重或追溯。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遥远和古老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族的历史、传统的价值或者某种深远的情感联系。它也可以用来表达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或对现实的疏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早八辈子”来形容一些老旧的物品或传统*俗,比如:“这个陶瓷碗,早八辈子就传到我手里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早八辈子的月光,照亮了今夜的窗。”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家族照片、古董家具或者传统服饰。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老式的留声机播放的古老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ges ago”或“eons ago”,用来形容时间非常久远。
“早八辈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能够夸张地描述时间的久远,还能够唤起人们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情感。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个词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语言如何与文化紧密相连。
1.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2.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3.
【辈】
(形声。从车,非声。本义:百辆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辈,若军发车,百辆为辈。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