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55:17
灵柩:指装有遗体的棺材,用于葬礼或安葬。这个词汇通常带有庄重和哀悼的意味。
灵柩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灵”指灵魂或精神,“柩”指装有遗体的棺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灵柩与丧葬仪式紧密相关,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死亡的敬畏。在不同的和文化中,灵柩的处理方式和仪式也有所不同。
灵柩一词通常带有一种沉重和哀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死亡和离别。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灵柩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灵柩可能与亲人的离世相关,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记忆。例如,参加亲人的葬礼时,灵柩成为连接生者与逝者的象征。
在诗歌中,可以将灵柩比喻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如:
灵柩缓缓开启, 灵魂踏上归途, 在星光下, 寻找永恒的安宁。
在不同文化中,灵柩的处理方式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棺材通常是封闭的,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棺材可能是开放的,以便亲友们最后看一眼逝者。
灵柩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人类对死亡的普遍态度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柩】
(形声。从木,从匚(fāng),盛东西的筐器,久声。本义:装有尸体的棺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柩,棺也。 、 《尔雅》-古文湨字从匚久,后世又加木旁耳,虚者为棺,实者为柩。 、 《谷梁传·宣公八年》-先迁柩于庙。 、 《白虎通》-崩薨,柩之为言究也,久也,不复变也。 、 《礼记·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组词】
运柩;枢榇、 柩尸、 柩室、 柩路、 柩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