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0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04:29
“一片散沙”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群人或事物像散开的沙子一样,没有凝聚力,缺乏组织和统一性。基本含义是指团体或组织内部松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或达成共同目标。
在文学作品中,“一片散沙”常用来形容一个群体在面对危机或挑战时缺乏团结和领导,导致整体表现不佳。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某个团队或组织缺乏效率和凝聚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组织结构或社会群体的凝聚力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乌合之众”更强调无序和混乱,“一盘散沙”则更侧重于缺乏凝聚力和组织性。反义词则强调了团结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一片散沙”这个词汇源自对自然界沙子的观察,沙子在自然状态下是分散的,不易形成固定的形状。这个词汇后来被引申到社会和组织领域,用来形容缺乏凝聚力的状态。
在文化中,“一片散沙”常用来形容在困难或挑战面前缺乏团结和领导的情况。这种表达反映了人对集体主义和团结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力感和混乱感。它让人联想到无序和缺乏方向,可能会引起对组织或团队效率低下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遇到过“一片散沙”的情况,团队成员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最终导致项目延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像一片散沙,在风中飘散,没有方向,没有归宿。”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沙漠中随风飘散的沙粒;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沙丘时沙粒摩擦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强调内部的分裂和缺乏统一。
“一片散沙”这个词汇在描述组织或团队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缺乏凝聚力的概念,还暗示了可能的混乱和无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社会和组织现象。
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片】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组词】
唱片儿、 画片儿、 相片儿、 影片儿
3.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4.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