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5:59
词汇“散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散徒”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散漫的徒众”或“无组织的群体”。其中,“散”意味着分散、不集中,“徒”通常指徒众、追随者或无特定目标的人。
由于“散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群无组织、无目的的流浪者或追随者。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
由于“散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在古代汉语中,“徒”有徒众、学徒的意思,而“散”则一直有分散、不集中的含义。
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散徒”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无固定居所、无明确目标的社会群体,如流浪者、难民等。
“散徒”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无序、混乱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无家可归、无目标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历史**时,可能会用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散徒”用于描述一个无组织的反抗群体,或者一群在社会边缘徘徊的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在街头游荡;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节奏不规则、旋律混乱的音乐来表达“散徒”的感觉。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vagabonds”或“drifters”。
“散徒”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一种无组织、无目标的社会状态或群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