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6:41
词汇“[待诏公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特别是在古代官场或文学作品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待诏公车”字面意思是指等待诏令的公车。在古代,公车是指官方的车辆,通常用于官员的出行。待诏则是指等待的命令或指示。因此,“待诏公车”可以理解为等待**命令的官方车辆,通常用于接送重要官员或执行重要任务。
在文学作品中,“待诏公车”可能用于描述古代官员等待召见的场景,强调其重要性和庄严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学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
“待诏公车”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特别是在描述古代官场文化和礼仪时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减少使用,但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待诏公车是官员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它体现了对官员的控制和官员对**的忠诚。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庄严和正式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场的严谨和仪式感。它也可能引发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探索。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或古装剧中,它可能被用来增强场景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待诏公车缓缓行,古道西风瘦马鸣。”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待诏公车”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宫廷乐曲和古代马车的形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官场文化和礼仪在不同文明中都有体现,如欧洲的皇家马车。
“待诏公车”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官场文化,也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传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传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1. 【待】 [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2.
【诏】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引证】
《说文新附》-诏,告也。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 、 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上诏书者。 、 《穆天子传》-以诏后世。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组词】
诏众、 诏赞
3.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4. 【车】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