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8:17
徇俗(xùn s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顺应或迎合世俗的*惯、观念或标准。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着为了适应大众或社会的普遍做法而放弃个人的原则或独特性。
在文学作品中,“徇俗”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迎合读者或市场而牺牲艺术原创性和深度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人为了获得社会认可或避免冲突而采取的妥协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政治,它可能指代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或道德原则的行为。
同义词:迎合、随大流、妥协 反义词:特立独行、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徇俗”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徇”意为顺从,“俗”指世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贬义色彩更加明显。
在**传统文化中,“徇俗”常常与“守道”相对立,强调个人应该坚持自己的道德和原则,而不是盲目追随社会的潮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牺牲精神价值的行为。
“徇俗”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适应环境而放弃自我的人,这种行为虽然有时是必要的,但总是带有一种牺牲个人独特性和原则的遗憾。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是坚持我的创新想法,还是徇俗以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我选择了坚持我的原则,虽然这带来了一些短期的困难,但长期来看,它增强了我的专业信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徇俗”:
在世俗的河流中,我选择不徇俗,
坚守那一片孤独的岛屿,
任风浪拍打,我自岿然不动。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汹涌的人群中,周围的人都在向一个方向前进,而他独自站在原地,目光坚定。这幅画面可以很好地代表“徇俗”与“坚持”的对立。
在英语中,“徇俗”可以对应到“conformity”或“pandering”,虽然这些词在含义上与“徇俗”有所重叠,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顺应社会标准的态度和看法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徇俗”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在坚持个人原则与适应社会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这个词提醒我,在面对社会压力时,保持自我和原则的勇气是至关重要的。
1.
【徇】
(形声。从彳(chì),旬声。“彳”与行有关。本义:迅速,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侚,疾也。从人,旬声,字亦误作徇。 、 《史记·五帝纪》。集解:“疾也,失之。”-黄帝幼而徇齐。 、 《墨子》-年逾五十则聪明思虑徇通矣。
【组词】
徇通、 徇智、 徇齐
巡行。
【引证】
《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 、 《史记·陈涉世家》-将兵徇蕲以东。
【组词】
徇铺、 徇察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