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2:23
优诏(yōu zhà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或君主发出的优待、嘉奖或恩赐的诏书。在古代,诏书是**的命令或声明,而“优诏”特指那些内容积极、旨在给予某人或某群体特别待遇或荣誉的诏书。
在文学作品中,“优诏”常用于描述历史或宫廷故事,用以展现的仁慈或对功臣的奖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研究或古代文献解读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优诏”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优”意为优秀、优越,“诏”则是指**的命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相关学术讨论中。
在传统文化中,的诏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而“优诏”则体现了皇权的仁慈和公正。这种文化背景使得“优诏”在描述古代君臣关系或宫廷政治时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优诏”一词给人以正面、庄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古代的荣誉和尊严。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和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可能会遇到“优诏”这一概念,从而增加对古代**政治文化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优诏”来描绘一个忠诚的臣子得到**的嘉奖:
金殿之上,优诏颁下, 功臣受封,荣耀无涯。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官员跪拜在地,双手接过**的优诏,周围是庄严的宫殿和飘扬的旗帜。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宏伟的古典音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君主或统治者的特别命令或声明,如英国的“Royal Decree”(皇家敕令),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优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在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1.
【优】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优,饶也。一曰倡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 、 《国语·晋语》-公之优曰施。 、 《国语·越语》-信谗喜优。 、 《国语·齐语》。注:“倡俳也。”-优笑在前。 、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 《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所爱倡优巧匠之属。 、 《国语》-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
【组词】
优人杂剧、 优孤、 优唱、 优语、 优歌
2.
【诏】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引证】
《说文新附》-诏,告也。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 、 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上诏书者。 、 《穆天子传》-以诏后世。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组词】
诏众、 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