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1:18
“徇义”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为了追求正义或遵守道义而采取行动。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即为了维护正义和道义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在文学作品中,“徇义”常用来描述那些为了正义而勇敢斗争的人物,如《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道德和伦理问题时,人们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伦理学,这个词用来强调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守义”更侧重于坚守,“仗义”强调的是支持正义的行为,“行义”则是指实际行动上的正义行为。反义词则明显表示违背或失去正义的行为。
“徇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基本含义保持相对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徇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个人应当为了社会和道德的正义而行动。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评价那些在道德和法律面前坚持原则的人。
“徇义”这个词给人以正面、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为了正义和公平不惜一切的英雄形象。它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坚持正义的情况,比如在职场中拒绝不正当的要求,或在社区中为弱势群体发声。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徇义”的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雨如晦的夜里,他徇义而行,心中燃烧着不灭的火。”
想象一位身披斗篷的英雄,在夜色中坚定地前行,背景音乐是激昂的交响乐,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很好地体现“徇义”的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ivalry”(骑士精神),它也强调为了正义和荣誉而行动。
“徇义”是一个强调道德和正义的重要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徇】
(形声。从彳(chì),旬声。“彳”与行有关。本义:迅速,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侚,疾也。从人,旬声,字亦误作徇。 、 《史记·五帝纪》。集解:“疾也,失之。”-黄帝幼而徇齐。 、 《墨子》-年逾五十则聪明思虑徇通矣。
【组词】
徇通、 徇智、 徇齐
巡行。
【引证】
《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 、 《史记·陈涉世家》-将兵徇蕲以东。
【组词】
徇铺、 徇察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