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5:54
“残汤冷饭”字面意思指的是剩下的、已经冷却的汤和饭。基本含义是指食物被食用后剩余的部分,通常不再新鲜,可能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在文学中,“残汤冷饭”常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困顿、不如意或被忽视的状态。在口语中,它可能直接指代剩饭剩菜,或者用来形容某人的生活状况不佳。在专业领域,如餐饮业,它可能特指需要处理的剩余食物。
同义词“剩饭剩菜”和“残羹冷炙”都强调食物的剩余状态,但“残羹冷炙”更多了一层文学色彩,常用于比喻。反义词则强调食物的新鲜和美味。
“残汤冷饭”由“残”、“汤”、“冷”、“饭”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意义。在汉语中,这类词汇的组合方式常见,通过简单的字词组合表达复杂的意思。
在**文化中,食物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残汤冷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食物状态的词汇,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常被用来表达对贫困和不公的关注。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凄凉、无奈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孤独、贫困、被忽视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里有剩饭剩菜,我通常会将其保存好,第二天加热食用,这样既节约又环保。
在诗歌中,可以将“残汤冷饭”用来形容人生的低谷时刻:
在生活的角落,
我品尝着残汤冷饭,
每一口都是岁月的沉淀,
每一滴都是时光的泪痕。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空荡荡的厨房,桌上散落着未收拾的碗筷,冷冷的汤水在碗中泛着光。听觉上,可能是碗筷碰撞的清脆声,或者是微波炉加热时的嗡嗡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ftovers”,但它没有“残汤冷饭”所带有的那种凄凉和无奈的情感色彩。
“残汤冷饭”这个词汇在汉语中不仅仅描述了食物的状态,更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
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吃了。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3.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4.
【饭】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饭,食也。 、 《礼记·玉藻》-饭飱者三饭也。 、 《汉书·朱买臣传》-呼饭饮之。 、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 、 《孟子·尽心下》-饭糗(干粮)茹草。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组词】
尚能饭否;饭粥、 饭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