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7:30
“三汤两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三次汤和两次割。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烹饪过程中的精细操作,特别是在处理肉类或鱼类时,需要多次煮汤和切割,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在文学作品中,“三汤两割”可能被用来形容烹饪技艺的高超,或者比喻做事的细致和耐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做事非常细致,或者在描述烹饪过程时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美食评论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烹饪技巧。
同义词:
反义词:
“三汤两割”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古代烹饪文化中对食物处理的精细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比喻做事的细致和耐心。
在**传统文化中,烹饪被视为一门艺术,讲究食材的选择和处理技巧。因此,“三汤两割”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烹饪技艺的尊重和对食物美味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欣赏,因为它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完美的追求。联想上,我会想到那些在厨房里辛勤工作,用心烹饪的厨师们。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尝试过按照“三汤两割”的原则来烹饪一道复杂的菜肴,虽然过程繁琐,但最终的味道确实令人满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三汤两割,细火慢炖, 每一滴汤汁,都是时间的馈赠。”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厨房里热气腾腾的锅,厨师们忙碌的身影。听觉上,我会想到锅铲碰撞的声音,以及食物在锅中咕嘟咕嘟的煮沸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烹饪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在世界各地的烹饪文化中都有体现。
“三汤两割”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烹饪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做事细致和耐心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割】
(形声。从刀,害声。本义:用刀分解牲畜的骨肉)。
同本义。泛指用刀截断。
【引证】
《广雅·释诂一》-割,断也。 、 《论语·阳货》-割鸡焉用牛刀。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 《书·多方》-日钦劓割夏邑。
【组词】
割鲜、 割烹、 割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