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7:15
词汇“残河”的深入学*和分析:
“残河”字面意思是指一条河流在经历了某种程度的干涸、改道或其他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后,剩下的部分河流。基本含义通常带有一定的凄凉、不完整或衰败的意味。
“残河”一词由“残”和“河”两个字组成。“残”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剩余、不完整;“河”字则指大型水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残河”逐渐被用来形容河流的不完整状态。
在**文化中,河流常被赋予生命和时间的象征意义。因此,“残河”不仅描述了河流的物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迁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残河”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哀伤和怀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废弃的景象、逝去的时光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在个人的旅行经历中,曾见过一条因人类活动而逐渐干涸的河流,那条残河的景象至今仍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反思。
在诗歌中,“残河”可以被用来构建一种凄美的意境:
夕阳下的残河,
静静流淌着岁月的哀愁。
岸边的柳树,
轻轻摇曳着往昔的温柔。
想象一条残河,可能会联想到干涸的河床、枯萎的植被和偶尔传来的鸟鸣,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凉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河流的象征意义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河流可能更多地象征生命和旅程。因此,“残河”在不同文化中的解读可能会有所不同。
“残河”一词不仅描述了河流的物理状态,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性。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