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1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18:29
“残毒”一词的字面意思指的是残留的毒性物质,通常用于描述化学物质、药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或生物体内未完全分解或清除的部分。这些残留物可能对健康或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危害。
在不同语境下,“残毒”的使用有所不同:
“残毒”由“残”和“毒”两个字组成,其中“残”意味着剩余或未完全,“毒”指有害物质。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描述化学或生物学上的有害物质残留。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残毒”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反映了公众对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关注。
提到“残毒”,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污染、疾病和生态破坏,带来一种负面和担忧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听到关于食品或水源中检测出残毒的报道,这促使我们更加关注食品来源和环境保护。
在诗歌中,可以将“残毒”比喻为社会不公或历史遗留问题的象征,如“历史的河流中,流淌着不散的残毒”。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被污染的河流或土地,传达“残毒”的视觉冲击。音乐上,可以选择沉重或忧郁的旋律,增强“残毒”带来的负面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residual toxins”或“chemical residues”,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指向相同的核心概念。
“残毒”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涉及科学和健康,还触及文化和情感层面。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认识。
1.
【残】
(形声。从歹(è),戋(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残,伤也。 、 《战国策·秦策》。注:“灭也。”-昔智伯瑶残范中行。 、 《诗·大雅·民劳》-废为残贼。 、 《战国策·齐策》。注:“坏也。”-则汝残矣。 、 《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凡二十七县残。 、 《战国策·秦策》。注:“害也。”-张仪之残,樗里疾也。 、 《周礼·夏官》-放轼其君则残之。 、 《左传·宣公二年》-残名以逞。
【组词】
摧残、 残心、 残贼、 残灭、 残夷
2.
【毒】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毒物;毒纯洁。
【引证】
《说文》-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 《周礼·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