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4:23
词汇“校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因此,我将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结合这两个字,“校察”可能指的是在学校或教育环境中进行的仔细观察或审查,或者是在校对过程中进行的详细检查。
由于“校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严谨的学术环境或对学生行为的严格监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教育或校对相关的讨论中。
由于“校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校”和“察”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教育文化中,“校察”可能与对学生行为的严格监督和对学术质量的高标准要求相关联。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严谨、认真的感觉,与学术和教育的严肃性相关联。
由于“校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校察”用于描述一个严格的教育环境或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由于“校察”与学术和教育相关,可能会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翻书的沙沙声或严肃的教师面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校察”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对教育或校对过程的描述中。
尽管“校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质量的追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情感。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