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8:14
词汇“校定”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对文本、数据或信息进行校对和确定的过程,以确保其准确无误。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校定”进行深入分析。
“校定”字面意思是通过比较和核对来确定某物的准确性或正确性。在出版、编辑、学术研究等领域,校定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涉及到对文本内容的仔细检查和修正。
“校定”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校”字有比较、核对的意思,“定”字则表示确定、稳定。在古代,校定多用于书籍的校勘,随着技术的发展,校定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文化中,校定体现了对知识和信息的尊重,是追求精确和严谨的表现。在社会背景中,校定是专业性和责任感的体现,尤其是在教育和出版行业。
校定给人一种严谨、细致和可靠的印象。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编辑和校对人员,他们的工作虽然不显眼,但却是知识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我的学术写作中,校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每次提交论文前,我都会反复校定,以确保每一处引用和数据都准确无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校定”: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逐字校定,
每一句诗行,都是心灵的印记。
校定让我联想到图书馆中安静的校对室,或者是键盘敲击声中专注的校对者。
在英语中,“校定”可以对应为“proofreading”或“verification”,虽然具体用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都是确保文本或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对“校定”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确保信息准确性方面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校定都是追求精确和可靠性的体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重视校定这一环节,以提升我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