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19:38
词汇“校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进行探讨。
“校序”由两个汉字组成:“校”和“序”。在古代汉语中,“校”可以指学校、校对、比较等含义,而“序”则可以指顺序、序言、序列等。结合起来,“校序”可能指的是学校中的秩序、顺序,或者是校对文本时的顺序安排。
由于“校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校序”用来描述学校教育秩序或者书籍编排的顺序。
“校序”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组合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在古代**,教育体系强调秩序和纪律,因此“校序”可能在描述古代教育环境时有所体现。
由于“校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更多地与秩序、纪律和学术严谨性相关联。
在现代生活中,“校序”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古籍整理、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涉及到相关的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校序”用于描述一个有序的学*环境或一个精心编排的故事结构。
由于“校序”与秩序和顺序相关,可以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有序的教室布局等视觉形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校序”的词汇,但相关的概念如秩序、顺序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校序”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主要与秩序和顺序相关。在学*和使用时,了解其古代用法和可能的语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它可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学术或文化背景下,了解其含义仍然是有价值的。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序】
(形声。从广,予声。从广(yǎn),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墙)。
堂屋的东西墙。
【引证】
《说文》-序,东西墙也。 、 《书·顾命》-西序东向。 、 《仪礼·乡饮酒礼》-奠爵于序端。 、 《仪礼·士冠礼》-直东序。 、 《仪礼·燕礼》-宾升,立于序内,东方。 、 《仪礼·士丧礼》-皆馔于西序下。 、 《尔雅》-东西墙谓之序。 、 《礼记·丧大记》-若陈衣于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