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0:25
词汇“校学”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组合,它可能是“学校”的误写或者是特定语境下的创造性使用。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将从“学校”这个词汇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学校”是指一个专门用于教育、培训学生和儿童的机构,通常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以及可能包括职业培训、高等教育等。
“学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的形式和功能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地方,也是传承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社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校常常让人联想到学*、成长和友谊。对于许多人来说,学校生活是他们人生中难忘的经历。
在我的生活中,学校是我接受知识和结交朋友的地方。它对我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学校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地方:
晨曦中的学校,
知识的殿堂,
孩子们的笑脸,
绘成最美的画卷。
学校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的教室、朗朗的读书声和操场上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学校的功能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社会传承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机构。
学校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所,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校”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语言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