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5:29
词汇“木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木屧”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木屧”(mù xiè)字面意思是指用木头制成的鞋底,或者是指木制的鞋。在古代,木屧是一种特殊的鞋,通常用于防滑或者在特定场合穿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木屧可能出现在描述特定场景或服饰的段落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古代服饰研究中,可能会提及。
同义词:木履(mù lǚ),也是指木制的鞋。 反义词:布鞋、皮鞋等非木制鞋类。
“木屧”一词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对鞋的一种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鞋逐渐被其他材质的鞋所取代,因此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
在古代,木屧可能与特定的社会阶层或场合相关联,例如宫廷或**仪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服饰文化和工艺水平。
对于现代人来说,“木屧”可能会引起一种古朴、神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的生活场景和服饰文化。
由于“木屧”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但在参观古代文化展览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诗歌时,可以使用“木屧”来描绘角色的服饰或生活细节,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想象穿着木屧走在古代的石板路上,可以联想到那种独特的脚步声和木头与石板摩擦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木制鞋的概念,但由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具体的形态和用途可能有所差异。
“木屧”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屧】 古代鞋的木底:“泌少贫,昼日斫~,夜读书随月光。”。 木底鞋:响~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