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25
攻瑕索垢(gōng xiá suǒ gòu)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攻击缺点,寻找污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别人的错误或缺点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挑剔。
在文学作品中,攻瑕索垢常用于描述人物对他人进行严苛的评价或批评,尤其是在道德或行为上的瑕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形容某人过于挑剔或苛刻。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界,可能用于描述对某项工作或研究的严格审查。
攻瑕索垢的词源较为明确,由“攻”(攻击)、“瑕”(瑕疵)、“索”(寻找)、“垢”(污点)四个字组成。这个成语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应用。
在传统文化中,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式。攻瑕索垢**体现了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批评精神,强调通过严格审视和批评来改进和提升。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一种紧张或不安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对他人的严厉批评。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严厉的教师或批评家,对细节极为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对工作报告攻瑕索垢,虽然起初感到压力,但最终促使我们提高了工作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攻瑕索垢, 只为那一抹完美的光。”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物品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厉的批评声或辩论中的激烈争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itpick”或“find fault”,虽然不如攻瑕索垢那样具有文学和修辞的深度,但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攻瑕索垢是一个有力的成语,用于描述对细节的严格关注和批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的不足。
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1.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
4.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