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34
“伺瑕导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寻找对方的缺点或漏洞,以便加以利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方在竞争或对抗中,通过发现并利用对方的弱点来取得优势。
在文学作品中,“伺瑕导隙”常用于描述策略性的行为,如政治斗争、商业竞争或军事对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商业谈判或国际关系中,它可能被频繁提及。
“伺瑕导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伺”(观察)、“瑕”(缺点)、“导”(引导)和“隙”(漏洞)四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并在现代汉语中继续被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以德服人”,而“伺瑕导隙”则更多地体现了竞争和对抗的一面。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在强调策略和智慧的场合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利用他人的弱点。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在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这种“伺瑕导隙”的策略。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伺瑕导隙,智者之谋,于无声处听惊雷。”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侦探在暗中观察,寻找线索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营造一种悬疑和策略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ploit the weaknesses”或“find the Achilles' heel”,都表达了寻找并利用对方弱点的意思。
“伺瑕导隙”这个成语在描述策略性行为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竞争和对抗中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对方的弱点。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日本必欲取之者,非报德也,非助英也,盖欲伺瑕导隙,借以问鼎神州。
1.
【伺】
在人身边供使唤;
照料饮食起居;
【引证】
《水浒传》-伺候柴进回庄,林冲便说道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
4.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